中国经济进入“下行清算期”,人民日报到底想说什么?
今天统计局公布中国17年二季度GDP, 二季度GDP实现同比6.9%的增长,可谓是非常亮眼。
然而这么好的数据,也没止住股市今天开盘就几乎崩了的趋势,三大股指收盘跌得都不轻:
显然,大家还沉浸在周末的金融工作会议释放出的重磅信息里。
今天,人民日报更是发表了对金融监管的看法,说:“经济金融经过上一轮扩张期后,进入下行“清算”期”。
这是牛姐第一次见到,人民日报这样主动场空中国经济的。
今天还有人问牛姐,这次金融工作会议到底是什么意思?首先,很明显的是利空,而且是对几乎所有资产类别的利空,你看看股市跌成这样就知道了。
你再看看人民日报说的话,显然,人民日报也在试图调整大家的预期,告诉大家:未来的路,没那么好走了。
实际上,去杠杆这件事在年初实际上就已经开始了,整个2017年上半年,大的财经新闻,几乎都跟金融系统现存的问题以及去杠杆有关系。光是牛姐写过的,跟金融去杠杆有关系的主题,就不下5、6篇(文章链接在末尾)。
然而这次会议一开,大家仿佛才突然意识到,金融监管真的来了。
牛姐觉得,一方面是大家对之前“去杠杆”的信号不够重视,事实上牛姐说过,去杠杆这个主题这几年都不会变。金融监管早就开始了,只不过这次会议的“高度”和释放出的信号确实比较强烈和明确,至少金融行业里的人不会再觉得,金融监管只是短期的小打小闹了。
事实上,央妈悉心呵护我们的日子已经到头,因为连央妈,都多了个“严父”。而且这个“严父”,还是会跟你“秋后算帐”的严父。
今天牛姐再给大家梳理下几个问题:
金融改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?
本次金融会议的重要信息有哪些?
这次改革到底有什么影响?
金融改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?
这个牛姐之前写过,今天再展开说一下。为什么要改革,因为:
外因:美联储加息背景下,人民币相对美元有贬值趋势,资本外流压力大。除了严格外汇管制控制资本流出外,央行也需要跟随美国,变相地加息、缩表、去杠杆。至少,再像几年前那样扩张是不可能了。
内因:实体经济缺乏内在动力,金融系统野蛮发育,风险巨大。现在整个金融系统问题实在太多,牛姐举几个例子:
商业银行风险:表外业务超过50%,影子银行占GDP87%, 同业存单井喷增长,银行委外投资大量购买股票、定增等,短钱长用,这些,全部都超出了银行传统经营范围,隐藏了巨大的未知风险。
传统非金融机构都开始大办金融了:举例,房地产公司,还有大量做实业的公司,都去做“互联网金融”了,比如国美金融、希望金融、恒大金服等等,现在大集团不做个金融公司,都有种跟不上潮流的感觉了,这其实很不正常。
全民杠杆:地方政府债务高、公司债务高,现各种做校园贷、现金贷的,还不断怂恿个人去贷款,整个社会的杠杆都提高了。
你以为这些都仅仅是金融系统的问题吗?不是,这实际反映出了中国经济目前存在的根本问题。
比如,资金全部都流向了金融业、地产、地方融资平台等,而不是流入实体经济,实体经济的融资非常困难,成本很高,难以为继。
今天,大家都在嘲笑乐视,但今天这些人和几年前那些给乐视背书的,借给乐视钱的,参与乐视定增的,不也是同一批人吗?现在的经济,基本上是谁会“讲故事”,谁会“创新”,谁就能融到钱。
如此情况下,金融系统风险怎么可能不高。如上面所说,银行的表外业务,保险的万能险,还有各种机构大办“互联网”金融公司,把实际杠杆都隐藏在重重包裹的金融产品下,导致真正的风险很难被衡量。
比如你能想到吗?你拿去买前海人寿的万能险的钱,结果被拿去收购万科了。
中国经济内忧外患,内部和外部双重压力下,不改革,能行吗?
本次会议有哪些重磅信息?
看看会议公告全文,哪些词出现的最多:
“风险”31次 ;
“监管”28次;
“发展”25次;
“改革”16次;
“安全”5次;
“稳定”3次
基本上可以看出来,现在上面对金融体系的风险非常担忧,改革迫在眉睫。
但是“监管优先于发展”,这个是今年年初就明确了。
而这个会议,最重磅的信息之一就是:成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。
这个委员会在一行三会之上,级别之高,牛姐觉得你就是把他称为Grandpa, 或者Godfather, 都不为过。
为什么需要这样一个凌驾于一行三会的委员会呢?
实际上,今年初大家就在谈“一行三会”有可能合并的消息,就是因为大家都看到,分行业监管的结果就是,大家互相抢市场,并且形成了很多“监管真空”。
比如最初流行于银行业的“信托”,证监会一看亏大了,立马出来个基金子公司,也要分“通道业务”一杯羹。再比如,前海人寿事件,最生气的是证监会的刘士余主席,而保监会,对这些保险公司显然多了一些呵护,少了一些责骂,个中因由,也有“屁股决定脑袋”的原因。P2P行业刚冒出头的时候,也是三会都抢着要管。
所以,“一行三会”之上要设一个可以协调各方利益,补上监管真空的机构,早已在规划之中。
而本次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,就是这么个角色,有了他以后,不管一行三会,都得听他的,并且这次会议主题即然是要改革、防范风险,显然这个委员会的风格不会像央妈那么温柔了。
从人民日报的口吻也可以看出来,现在对经济的预期是严控风险,是收缩、甚至连“下行”都可以接受。显然,发展不是第一位的,安全、风险控制,深入改革才是第一位的。
会议上甚至首次提到了“债务终身问责制”,这跟人民日报提到“清算”这个词,牛姐总感觉是有关系的。
再来看本次确定的金融系统3个主题:
服务实体经济
防控金融风险
深化金融改革
看出来了吗?金融不是被当作一个单独的行业来看的,金融问题绝不仅仅是金融业的问题,金融监管,也绝不仅仅是针对金融行业的监管。
如果按照牛姐在穆迪那篇文章的猜测,当时是在做“压力测试”,而现在是,压力测试已过,整个经济去杠杆已经全面拉开,并不只是银行业会感到日子难过,还有各个金融机构,以及非金融机构但是做着金融机构生意的,比如上面所说的,延伸到“互金”的各个企业、地产公司,都会被纳入监管范围。
甚至连个人层面,都会感受到这一次的监管风暴,因为每个人的投资理财、借贷活动都会受到影响。
本次会议有何影响?
整个经济体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,改革金融行业,其他行业不可能不受影响。
金融行业里,路子野的,都需要收收了。保险,想再发期限较短的万能险等,几乎不可能了。银行,日子会越来越难过,表外业务管得会越来越严
互联网金融:可能会有一波监管潮,对新的和小的网贷平台来说,估计有挑战
股市、楼市、债市如何走?反正都不是利好。
对个人有什么影响?个人投资、贷款压力会更大。职业发展上,金融行业的这几年发展快的可能是监管、合规部门,做业务的肯定不如前几年那么容易了。
实体经济会受到支撑吗?资金是否会按照设想流入实体经济吗?说实话,这个是牛姐最不确定的地方了。说支持实体经济也说了那么多年,然而,不是你号称支持实体经济,大家就会把钱投入实体经济的。这一点上,非常考验监管层的专业、智慧和决心。
今天公布的GDP 6.9%的增长率,牛姐觉得,这么一波监管下去,GDP增长估计很长一段时间内,都无法达到这个数字了。
相关文章:
28年来首遭穆迪降级,中国经济到了关键时刻 | 牛姐深度(政府债务问题,影子银行问题,以及为何去杠杆)
从国家举债到全民举债,中国的杠杆问题有多严重?(全民杠杆)
【收藏】关于美联储加息、缩表的8个问题,够你看到年底了(美联储加息而央行没有跟进的原因)
喜欢牛交所的文章?请关注牛交所订阅号,每日推送一篇原创文章:
